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18篇)

| 浏览次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18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论文成绩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姓  名  学  号  专  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18篇),供大家参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18篇)

篇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论文成绩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

  录

  一、儿童教育观..。。。...。。...。。。。。.。。...。.。。.。。...。....。(4)

  (1)儿童教育是创造幸福的教育。。...。...。..。。。..。。.。。..(4)

  (2)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及其教育启示。。..。.。.。.。...。...(4)

  (3)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4)

  二、我国现代的教育观..。..。。......。。。.。。.。。。...。。。...。...。(5)

  三、学前教育的概述.。。.。.。。。.。..。.。。。...。.。。。.。.。。......。.(5)(1)学前教育的对象。.。..。....。。。..。。.....。。.....。..。.(5)

  (2)实施机构。。。。。。。。。。.。...。.。。.。。..。.。。........。..。(5)

  四、学前教育的重要性。。..。。。。。...。。。。。...。.。。。.。。。....。...(6)

  五、学前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关系..。。.。.。..。.。。。..。。。。。.。...。.(8)

  参考文献..。....。..。。。..。。。.。。...。.。。。。。..。.。...。..。。...。。(11)

  谢辞.。。。...。.。.。..。..。....。.。.。。。。...。....。。。。。。.。(12)

  附录

  写作日志。.。。。。..。。....。。.。.。.。。...。。。。。.。...。.。。。.(13)成绩评定...。。.。.。。.。。。.。.。..。。...。.。.。....。.。.。。。。(14)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影响

  摘要: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儿童成长提供的必要条件,给予儿童必须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学前教育的工作者只有在了解了儿童的发展后,才能选择最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儿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适当的学前教育又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儿童的教育观、我国现代的教育观、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关系

  独特的教育环境,客观上会给孩子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儿童成长过程。人们基本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乃至人生观大都是幼儿和少年时代形成的,并将对人的一生起关键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这一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一、儿童的教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的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欢乐和幸福.”《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5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并不断地追求生活的意义,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产生丰富的幸福体验。因此,教育在于促使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儿童教育应当使儿童幸福,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儿童教育是以培养完整儿童为导向的全面启蒙,全面奠基的教育,它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具有双重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内在价值,儿童教育是全面育人的基础教育.(1)儿童教育是创造幸福的教育

  1、给儿童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机会

  2、给予儿童尊重和指导

  3、给儿童交往与对话的权利和机会

  4、让儿童在多元系统中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及其教育启示

  1.儿童教育是一种生活化及活动性的教育

  2.儿童教育是一种生态化及陶冶性的教育

  3.儿童教育是一种释放主观性情和充溢诗意的教育

  (3)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

  1.儿童的存在不仅仅具有生物学的意义,还应该具有文化的意义。儿童期作为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性不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儿童的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儿童应该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只有经过这样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才有可能。

  2.儿童世界是由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组成.而生活世界又是由内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社会生活构成.因此,儿童生活是内在的文化(即精神的、成长的、梦想的,等等)和外在的文化(即游戏的、童话的,等等)交织在一起,从内在的生物性开始,经受着个体和类的天性发展的指引,又受到外在的环境的影响,接受着文化社会的侵蚀,由无意识向意识逐渐发展.

  3.从生活的本源来看,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应当关注非日常生活领域,但更应当关注日常领域,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就应从内至外展开,即从内在的精神生活开始向外在的社会生活铺开。

  4。当代教育,特别是当今基础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科学世界中的书本知识,教育缺乏对儿童生活世界的关注,这样的教育是背离儿童的真正需要的。

  5。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更多是建立在对中小学教育批判的基础上的,对早期教育的反思应该说是不足的。而早期教育与中小学教育除了有共同性的问题之外,更有着他们的特殊性问题。幼儿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有他们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我国现代的教育观

  1:学前教育向低年龄延伸(含优生、胎教、婴幼儿教育)。

  2:在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3:注重儿童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发展.4:注重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教育者与儿童保持互助关系;成人组织的活动与儿童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灵活运用。

  5: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造.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正规化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是我国城乡学前教育迅速扩大发展的途径.6:重视家庭教育,改善家庭的育儿观念,向家长传播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

  学

  前教育机构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三、学前教育的概述

  (3)学前教育的对象

  学前教育对象是入小学前的儿童,即是对0-—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应包括胎教,我国古代很多教育家已关注胎教,但目前学前教育更多关注3-—6岁幼儿的教育,更狭义上的是幼儿园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关注的年龄范围有向前延伸的趋势.具体的年龄划分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教育制度,教育传统等有关。

  (2)实施机构

  学前教育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两大部分

  (1)家庭是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年龄越小受家庭教育影响越大.幼儿的主要生活经验,接人待物的方式等都是从家庭中形成的。学前家庭教育具有差异性,随意性,个体性和情感性特征.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是随机的,家长可是随时在适宜的情景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应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尊重孩子呵护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对教育孩子无疑是一大优势,但是有时正是由于感情过于浓厚让家长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甚至对孩子有求必应,这往往成了教育孩子的障碍,缺乏教育理智.

  (2)学前社会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按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正式学前社会教育是指有系统的教育内容,正规教育场所,集中教育时间的教育形式,如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福利院以及孤儿院等;非正式的是相对于正式而言的.学前社会教育具有社会性,组织性,公共性,以及应该具有的福利性。

  3.从制度层面来理解学前教育,它是属于非义务教育,在国际上只有朝鲜和丹麦有一年的义务教育,但是法国学前教育是免费的,再如美国的公立幼儿园也是免费的。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有保教性和福利两种属性。

  四、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具体到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时期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这是因为在儿童发展这一复杂动态的系统过程中,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的学前教育,必须在与儿童发展的另一前提条件-—-遗传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对儿童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来说,即遗传与环境(教育)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同发展的。环境教育能促进胎儿的发展,胎儿期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等(这是胎儿发展的外在环境)对胎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教育对胎儿期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环境教育还能促进新生儿的发展,如果能适时而恰当地给新生儿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刺激,则能显著地提高和促进他们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知道,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诱导作用.适时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与正确的儿童观

  在我国古代对怀抱着的男女儿童便进行了早期教育。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母育学校的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的身旁接受教育。由此可见,早年已把从出生到入学前作为最初教育的一个阶段对待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只有不断地更新现有的儿童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念,使之符合于新的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21世纪所需的合格人才。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儿童观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至关重要的.新的儿童观:儿童是由三个“人”字组成的。

  1。儿童是人,是独立存在的。应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项合法权利.不能把他们当成是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属品。

  2。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在他们成长的第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那样去对待,去要求。

  3。儿童是终究要长大并将独立生存的人。应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和创新能力.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享有与成年人同样的一切基本权益,因此,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二字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例:幼儿之间由于走路匆忙,不小心相撞,在幼儿园中是经常发生的事。这时,教师不应强制要求撞人者道歉,教师的提醒仅仅是:“要靠一边走,走得慢一些"等等.学前教育新观念

  从古代儿童观到现代儿童观再到现代儿童观,儿童的地位一步一步的提高,到今天,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思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从而引进了现代学前教育新观念。

  人们已经把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前到了胎教,根据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胎儿期胎儿不仅有听、看、嗅、味、触等方面的能力,还具有记忆能力和心理反应,能够感知母亲的感情。很早就进行胎教的婴儿比一般的婴儿要成熟的多,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家庭在孕妇怀孕期间放一些没有歌词的轻柔的曲子,这样在孩子出生后,哭闹时放这些曲子他们便会很快的安静下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说这个是神童,那个是天才的,随着思想的进步人们也渐渐地知道“天才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社会中也逐渐形成了重知识、重才能、重学历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不是学这个就是学那个,很多家长把自己“望子成龙"的心情加入到超前教育中去,最后反而落得个一事无成,而真正的超前教育,它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要求幼儿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去控制孩子,一切以孩子自己学习为主,也可让他们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去发现学习,这一切都应该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作为教育目标。我们只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在教育中还强调因材施教,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儿童都全面发展到最好,但我们要他们面面俱到,在让他们个人自由发展的同时,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做到“重点突出”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最后目标:人尽其才,各显所能。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我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家庭教育更为国家与社会所关注.家庭教育已成为各级妇联主管的职责。并列为教育及社会科研课题,在各种途径中进行传递。

  幼儿在出生成长中接触到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幼儿从出生到入学前的这一时期与家庭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这个时期家庭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教育率先性。幼儿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都是在家庭中实施的,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率先性。二是单独性。这一特点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更为突出。三是随意性和随机性。在家庭中对子女教什么,怎样教受家庭中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教育有较大的随意性;家庭教育又与家庭生活相伴随,因此又具有随机性。四是亲情性。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建立了亲子关系,然后向着亲密化发展.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均受亲密情感的影响,导致有时对幼儿感情用事.五是持久性.幼儿到了入园的年龄,但家庭的教育始终是在进行的,没有一刻在停止。六是丰富性。幼儿的家庭教育,领域涉及范围很广,在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的经验,学习一些行为规范,生活技能等.

  家庭教育的上述特点,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可以显示出家庭教育的威力和优势;但要是在一个家庭中,两个家长的思维道德、品质修养、文化水平、健康状况都处于不佳的状态,将会给幼儿造成不良的教育后果。我们以后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习如何向学前儿童传授知识的技能,还要学会如何帮助幼儿的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懂得家庭教育的运作规律。

  五、学前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关系

  幼儿学前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智力开发、艺术启蒙还有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都不能少。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此时的幼儿学前教育(主要是外界信息刺激)不仅是知识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大脑的智力开发,为日后的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医学专家认为,幼儿学前教育对于宝宝的智力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增加知识,学习本领了.所以,在幼儿学前教育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智力开发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卓人教育的育儿专家建议,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

  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带领孩子外出扩展眼界。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其次可以选择多和幼儿进行一些有益于智力开发的亲子游戏互动,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又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智力开发产品来辅助。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针对处于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的智力开发产品。相较于家长们的一头雾水,专家们设计了很多经典的游戏,辅助家长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如右脑潜能专家特训营、右脑5秒记忆组、反差记忆游戏组等等。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文说到,幼儿学前教育也要重视宝宝的艺术启蒙。处于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由于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学前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

  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2》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3》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3》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5《2》《3》幼教吧

  请勿小看幼儿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今后成长的帮助作用

  HTTP://tieback.Baikal。com/p/743910839#2010年4月7日

  谢

  辞

  在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学识渊博、态度严

  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使我在此次论文中受益匪浅。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胡少明表示衷心的感谢!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日志

  所属学习中心:

  姓

  名

  批

  次

  层

  次

  专

  业

  论文题目

  申请审批通过时

  学

  号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指导教师

  论

  文

  写

  作

  日

  志

  记

  录

  执

  行

  情

  况

  论

  文

  进

  度

  起止时间

  (资料的收集、在教师指导下的进行过程)

  论文提纲

  论文初稿

  论文二稿

  论文终稿

  备

  注

  填表说明:执行情况填写通过何种方式

  (如电话、e—mail、邮寄等)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以及通过沟通、交流的结果和论文完成情况。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层次

  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论文评语及成绩

  成绩:

  教师签名:

  日期:

  注:教师评语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篇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外语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却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本研究在分析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研究样本,综合应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系统调查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明确了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践能力;

  课题来源:甘肃省教育厅2019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甘肃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A-262)阶段性成果

  学前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开始,这段时间的教育情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我国对幼儿的教育情况也是越来越重视。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是为我国幼教工作提供服务的根据地,是为幼儿园提供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在幼儿时期所接受教育的好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深刻认识。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特别提出了“教育实践与体验”这一重要概念,并把它确立为职前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三大目标领域之一。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要以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

  一、前言

  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主要以高中毕业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要的教育对象,通过以培养应用型的一线幼儿教师为目标,即需要受教育者掌握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道德素质,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保教能力,能够满足现阶段幼儿教育活动中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教师的要求。所以要做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发展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规定和要求。实践能力是学生从事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是目前我国幼儿师资培养的摇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前教育的主要环节。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于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有误区

  在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全省各高职院校都出现了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小高潮,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虽然各个学校都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有一定误区。例如,有些高职院校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于培养“专家型幼儿教师”或者是“研究型幼儿教师”。也就是说,他们的培养定位是专家型和学者型,是研究家和教育家。这是个误区,是不现实的。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是培养“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技能型人才,幼儿园更需要的是一大批有一定教育理论知识以指导操作实践、实用价值大、技能技巧本领高的一线教师。可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显然是脱离实际的。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对课程内涵理解不深刻,实践教学方案缺乏系统

  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缺乏系统、连续的整体规划。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但不够成熟,各课程实践环节各自为政,实践教学不系统,没有统一规划,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对实践教学的实际运作也缺乏全程化、时效性的质量监控。

  2.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如很多课程都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是都停留在观念层面,“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的传统观念并未得到改变,实践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3.脱离幼儿教育现状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做到将实践教学与幼儿园现状和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时也常常陷入盲目,不知道具体该见习什么、实习什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到幼儿园实践机会少,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被提上日程。社会对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对高学历的要求,更是对其能力要求等各方面提高,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能为其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毕业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实践性很强,同时兼有艺术和教师教育双重实践特点的专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尚存在较大的缺陷,亟待加以改革。建立起一个具有先进理念、科学合理、功能齐全、措施得当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学生先天不足。

  1.招收不到好的生源

  据我们的调查,甘肃省的招生录取包括五年一贯制录取、综合评价录取、统一高考录取、三校生高考录取。其中五年一贯制录取、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基本

  是那些估计高中三年后高考无望的学生,没有参加统一高考直接的哦高职院校上学。参加统一高考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是通过高考被录取的,但在大众教育的前提下,文化水平比五年前的中师生相对要差。

  2.招生时放弃了特有的基本素养的测试

  因而这些学生的艺术素质相对也比较差,很多学生甚至在初中时连音乐美术体育课都很少上,缺乏基本的音乐、绘画、舞蹈、朗诵基础的学生大有人在。因而,入学分数较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就业目标明确,以成为幼儿教师为目标,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要依赖老师,依赖课堂,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态度的消极。因此,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前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高超的职业能力,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对策

  对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

  (一)从学校特点出发,明确教育目标定位

  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要坚持从专业培养上入手,对这一专业中的人才提出具体的要求。可以说其定位不仅关系到了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对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实施评价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要从自身的办学需求与市场发展需求上入手,制定出实际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出合理化的目标,以此来满足学前教育的专业化发展需求。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校内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基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等举措实现协同培养。通过协同培养,开阔学

  生眼界,提高到一线锻炼的频率,通过一线优秀幼儿教师的指导,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与实践基地幼儿园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中进行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引进一线教育资源,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聘请校外指导专家,请他们参与到学院的教学活动中。一是请校外专家担任课程教师,由他们担任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讲授任务。比如高校教师与幼儿园的一线幼儿教师共同讲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同时高校教师定期赴幼儿园观摩学习,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参与学生的学科竞赛等环节。三是将课堂搬至幼儿园等一线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法课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把课堂搬到幼儿园去讲授,在生动活泼的一线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课程内容。

  (二)构建模块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的“五大模块”——课堂教学、顶岗实习与见习、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项目化教学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培养。

  1.课堂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实践学习,要依据高职生的实际水平来开展教学,将各类教学法和教育技能融为一体,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一些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比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家长工作等中,可融入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加重实践教学分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顶岗实习与见习。顶岗实习与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的绝好机会。可依托实践基地,按学习进程开展不同主题项目活动,通过学科课程实践、专题见习、毕业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模式,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技能训练与竞赛。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开展各项竞技类比赛与技能训练。比如讲故事大赛、朗诵诗词大赛、歌手比赛、专业技能考证等多元化训练,在竞赛的活动类型、对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做到形式多样、出奇制胜,全面落实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计、表演、竞赛和考核活动,全方位检验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4.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贯穿在课外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才艺特长协会,组建一些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手工艺品协会、音乐协会、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戏剧表演等兴趣小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5.社会实践。让学生提前接触幼教机构,了解幼教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把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获得职业认同和理解,为未来幼教职业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强化实践教学评价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注重实践教学评价活动。校内实训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训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完善的校内实训评价标准,对课程教学开展评价活动。在实际的评价中,应当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需要结合学生课外技能作品活动,借助多种途径进行技能评价,优化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之前,需要获得相应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是开展学生实训训练成果的体现,将其作为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依据。加强多方面合作开展评价活动,进一步优化校内实训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当为培养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贡献力量。作为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要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因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

  终身的专业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时刻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争取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牟映雪.学前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钟雪梅.多维视角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义及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13.8.

  [3]刘雪.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9.

  [4]郑洁琼.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160-161.

篇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培养幼儿教师师资的重要基地。在幼儿教师师资学历提高的同时,出现了幼教教育技能下降、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的涵义、艺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艺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策略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技能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然而,初中毕业读学前专业的学生艺术教育技能好,但教育理论水平不高;高中毕业读学前教育的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但艺术教育技能水平不够高。在此,我们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技能培养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提高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方法策略,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幼教师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教育、保育、保教反思能力,具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弹(弹琴)、唱(唱歌)、舞(跳舞)、说(儿歌、故事创编)、画(画画)、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较宽广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将艺术素质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我国目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师和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后两者社会需求量少。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已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来说正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身心具有可塑性,这个阶段,他们喜欢唱歌、跳舞、绘画、游戏,幼儿教师对幼儿具有指引和示范作用,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3.随着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家长认识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幼儿教师只起到照顾儿童的看护者作用,而需要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热爱幼儿,开发幼儿潜能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4.学前教育阶段,因其针对的对象是可塑性模仿性最强的幼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情感的发展异常丰富而迅速,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到唤起、激发、感染的作用,更能够为其日后个性、人格、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效发展幼儿的听觉和肢体运动协调能力;美术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有效发展儿童的视觉和双手操作能力等。为此,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拥有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当然,因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幼儿园课程中并没有像音乐、舞蹈、美术等单纯的艺术课程,大部分学前教

  育活动是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进行的,在活动的构想、游戏的环境创设、组织、引导等方面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并激发幼儿兴趣,培养才能。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艺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策略

  1.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改革力度。新纲要对幼儿园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将艺术教育作为一个单独领域提出来,在对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等的阐述中,不仅赋予幼儿园艺术教育新的理念,而且对幼儿教师艺术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改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大艺术课程的比例,将艺术教育课程贯穿于学习全过程;优化艺术教育过程,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以满足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为原则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强调整合的综合艺术素质课程;加大艺术教育技能的训练力度,制定严格的艺术教育技能考核制度,建立学以致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技能。

  3.重视艺术课程,强化基本技能训练。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要的教育内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幼教一线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的师资。艺术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音乐素养基础、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获得一定的乐理知识,掌握钢琴、歌唱、舞蹈、体操、绘画、制作玩教具、童话剧表演等技能技巧,具有向幼儿进行弹、唱、跳、画、做、说、教、表演等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的能力,再加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专多能的多元化高素质学前教

  育人才培养规格,满足幼教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应用型”“艺术型”“双师型”“现代型”“创新型”特色类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1.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做好课程规划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专业基本理论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能在各幼儿园从事学龄前儿童保育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很明确,但在课程设置上和教学规划上还存在弊端,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较多,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保教能力和幼儿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培养目标上应由专业理论型向实际应用型转变,在艺术技能课程的设置上应由课堂理论传授向指导实践锻炼方向转变,科学规划设置课程内容,做到各艺术学科理论学科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合理调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重,着重体现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基础性、启蒙性和教育性,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艺术专业理论知识,科学进行实践锻炼,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效果。

  2.细化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教学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要结合新时期对培养幼教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健全教学设施、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下,对学前教育艺术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细化,完善艺术课程设置,转变和创新授课方式,完善技能实践教育体系。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的全面提高。

  高职学前教育是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预备教育阶段,高职学前教育培养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可以胜任幼儿

  园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根基的基础上训练其专业技能,培养出能真正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幼儿教师。

篇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探讨

  作者:黄冬兰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1年第12期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幼儿保育、教育等工作,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设置既有量的需求,又有质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依据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力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文章主要从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保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36-0091-02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处于起始阶段,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在幼儿园教师体系中,保育员是幼儿健康的守护者,也是幼儿快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肩负着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担。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保育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保育人才培养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保育员证主要分为3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学生可根据幼儿园等机构的要求或者自身的条件报考相应的等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托幼园所、早教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的学前教育人才,这类学前教育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婴幼儿保育工作,同时也能够协助教师开展育儿的技术性工作。这类人才对应的岗位是托幼园所、早教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保育职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幼儿保育人才时应该处理好“保”与“教”、“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系。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应提升对保育工作内涵和岗位职责的认知,及时掌握我国的幼教发展当前形势和未来规划,既具备“保”的能力,又具备“教”的能力,从而做到“保教并重,保中有教”;其次,幼儿保育人才要具备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专业必修课体现保教结合

  从以上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来看,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体现“保教结合”理念。当前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含幼儿园卫生保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幼儿营养配餐、幼儿心理学、幼儿行为观察、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通过以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幼儿保育人才可以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此外,幼儿保育人才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还可以掌握学前兒童发展心理基础知识,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2.专业选修课丰富而有弹性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面对的儿童从以往的3~6岁扩展到0~6岁,就业范围不仅仅包括幼儿园,还包括早教机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的培养要关注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在保障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开设一些丰富有趣的专业选修课,将专业选修课细化到针对0~6岁儿童,还可以开设儿童文学阅读和鉴赏课,掌握儿童文学的常见体裁,提升幼儿保育人才的儿童文学教育综合能力。

  3.专业实践课基于工作过程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担任着幼儿安全监督保护、生活照料、自理能力培养以及辅助教学等工作,《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保育员)》中对于初级、中级、高级保育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有明确的规定。专业实践课要确保课程内容与幼儿保教实际相契合,减轻学生对保教工作的陌生感,缩短学生的工作磨合期。比如幼儿园一日安排:清晨活动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早操、游戏等,还可以教授学生面临危险和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方法;离园时应该确保教师与家长做好安全交接,确保儿童安全离园;在儿童离园后要做好卫生打扫、整理、消毒等工作。

  三、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避免“重理轻技”,突出儿童文学素养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保育员的实习与工作需要一个较短的岗位适应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要立足于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是难以缩短保教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的。因此,首先,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教师要创新保教教学训练策略,教师自身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并按照基本标准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让保教学生理解执行标准的理由,明白不按照标准执行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其次,学校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有现场感和真实感,这样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减轻保教学生对保教工作的陌生感,缩短保教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第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保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幼师“弹唱跳画演”的专业技能和文学素养。儿童文学教学涉及童话故事、儿歌、戏剧、幼儿古诗词等诸多文学知识,教师应将

  这些知识讲解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实课堂

  幼儿教育课程主要包含社会、科学、语言、健康、艺术等方面内容,每个科目的知识相互融合渗透,但又具有独立性。中职学校在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时,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实课堂。多媒体能够将各方面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及时、高效、直观、生动、大量地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展示给学生,从而大大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满足学生多样化信息需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而言,他们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基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尽可能采用生动、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认知、探究自然与社会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能够将死板生硬的课堂知识动态化,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实现从多个维度展开教育,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达到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幼儿保育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去到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工作,比如福利院、早教机构、幼儿园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可以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合作,利用其场地、物资、人力等资源,让学生前往这些地方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下开展保教实习工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学校为早教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幼儿园等输送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构建人才输送渠道,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开展互补互利合作,为校企双方共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幼儿处于人生的起点,处于对自然和社会万事万物懵懂感知的阶段,因此针对幼儿的教育不追求传授知识,而应注重让幼儿体验、探究自然和社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要立足于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做到“保教并重,保中有教”,避免“重理轻技”,要突出操作技能培养,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实课堂,加强校企合作,达到高效培养优质幼儿保育人才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1]田茵.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7.[2]张宁.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可行性探究: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5):5-8.

  [3]王李艳.基于幼儿教育与幼儿护理融合的新课程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9(15):167-168.[4]赵晨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初探[J].国际公关,2019(6):106.[5]杨红丽.学前教育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整合”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7):187-18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见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使保教更好地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在幼儿园未设保育员岗位,而是让教师轮流负责保育工作。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三教制"保育模式,即各班不设保育员,由所配备的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也称“三教共育"或“三教共保”.这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实践的能力。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习现状

  自2005年起,我校创新性地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见二实

  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具化到学前教育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在幼儿园见习,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所谓一年级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即每周安排每个班级有四节课在幼儿园进行授课,这四节课一般由任课教师上两节课,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观察,完成见习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见习主要安排在我校附属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但是,自2009年开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班级数增加,附属的两所幼儿园无法安排学生正常见习。虽然笔者和其他老师努力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保育见习,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安排。二年级第二学期会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实质主要是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保育能力不进行考核。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直接承担了配班教师的角色,甚至承担主班教师的角色,文章中称呼她们为新手教师.

  三、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保育见习参考资料。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我校学前专业学生一年级见习计划主要是完成教研室印制的见习手册,见习手册内容涉及对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特殊儿童的观察

  记录、家访记录等等。这个见习手册并不是专门的保育见习手册,内容繁杂。笔者作为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院校保育见习的计划,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2。见习内容和要求不够全面具体。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内容往往只涉及观察见习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比如“来园”、“离园”、“盥洗”、“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环节的保育工作要求不全面具体。

  3。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施行“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一学年进行见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无法安排专门的学前教育保育见习时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安排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保育员和教师的一日工作情况要见缝插针,时间过于散乱,学生很难观察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状况,对保育员全天的工作也很难有机会实践。近年来由于学前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幼儿园不愿接纳大批学生见习,这也导致学生见习难以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减少.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学生能力有限。一年级的学生首次下幼儿园见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在见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幼儿流鼻血吓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帮忙喂药,因为对幼儿不熟悉,错把另外一个幼儿当成要吃药的幼儿,所幸药物没有给幼儿造成什么影响。

  5.幼儿园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因为学生的各方面实践能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保育见习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只是让学生做去食堂领饭菜、帮幼儿穿衣服梳头发等工作,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导致幼儿园不敢放手让学生完成保育工作,而幼儿园不敢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又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见习实践。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

  四、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保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保教并重原则能

  否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树立起保教并重观念。通过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意识淡薄,认为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至于保育工作,也只是帮忙领饭、给幼儿盛饭、给幼儿梳头发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保教分离.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中无教.学前期是幼儿各种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时时、处处是教育”,凡是接触幼儿的所有成员尤其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认为保育工作主要由保育员阿姨来完成,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其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工作职责划分中明确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而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其中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数”;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保育员的角色要有

  重新认识,树立保教合一的观念。

  3。保育技能欠缺。在学生或新教师进行保育时一个突出问题是保育技能不足,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欠缺诸如食具消毒、被褥拆洗、内务整理等基本的保育工作技巧。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五、提高学生保育能力的途径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对幼儿园不熟悉,实习过程中上手不快,思想上存在“重教轻保”等弊端,我们需要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保育见实习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保育能力.

  1.转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2)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录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分析讨论。通过研讨,学生能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考察、参观,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2。科学合理安排保育见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需要设计多次保育见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学习期间,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法见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或主题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下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将常见保育问题或一些难题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前卫生学》课程真正做到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安排1~2周保育见实习,让学生带着某一保育现象或保育问题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或保育员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提升保育调研能力。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顶岗进行保教实习1个月,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

  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生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分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校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可以邀请幼儿园园长、保教老师、妇幼保健所的老师等来校讲座或兼课,不断渗透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篇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学前教育对儿童开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生存和开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但是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开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学前教育通过保育和教育,影响和制约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开展。

  一、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身体开展

  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胎儿出生后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离不开文化因素,尤其是教育的参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强;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肉嫩娇弱,易受伤害;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健康教育就担负着保健和身体锻炼责任。合理的饮食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二、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开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开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及个性心理特征,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开展。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开展和运用的关键期,科学适时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开展。一方面,学前期儿童的发音和听觉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培养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对幼儿声带、耳膜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开展起来的。开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为他们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时机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研究

  说明,那些父母是聋哑人而自己听力正常的儿童,如果他们每个星期和正常的成年人交流5-10个小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便和正常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差不多。

  适当的科学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开展,培养科学探究兴趣。首先,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培养儿童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其次,使儿童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增进智力。最后,帮助儿童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研究说明,儿童能够运用的知识90%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另外,从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成长过程来看,儿童时期接触科学对他们后来取得伟大的科学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开展。对成年专业音乐家的调查说明,音乐教育开始的时间越早,听觉能力开展的就越好,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92%可能是获得绝对音高感;4-6岁时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这个比例便下降到%;7-9岁组是%;14岁组只有%。适当的音乐教育还能激发儿童的音乐记忆能力。我国的研究发现,进入幼儿园不到半年的小班幼儿能表现出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接受研究的77名音乐实验班的幼儿对所听到的6首律动曲都能迅速的再认,对相关的韵律动作也能根本正确的再现。

  早期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开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能够满足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其次,能发挥儿童视觉感知的潜能,形成儿童敏锐的审美能力;最后,儿童在创造的过程中,身心都能

  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自由,有助于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展。

  儿童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绝非天然,学前教育在其转变过程中承当着最重要的使命。就儿童的道德开展来看,两三岁是儿童道德的萌芽阶段。此时,对儿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有利于幼儿将此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良好习惯。心理学的研究说明,经常训斥、威胁或者做出挖苦性的评论,不利于儿童道德理解的开展。儿童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物质环境、潜在精神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在一日生活中养成,还可以通过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来引导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明辨是非,使他们懂得真、善、美,向往美好的事物。

篇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AnAnalysisoftheEffectiveClassroomConstructionofHigherVocationalPre-schoolEducation

  作者:姜艳秋

  作者机构: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00出版物刊名:辽宁高职学报

  页码:59-61页

  年卷期:2018年

  第8期

  主题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有效课堂

  摘要: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高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高职有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张婷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7期

  摘;要: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对实际教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确认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与职业能力。在对其进行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从基本素质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根据能力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概述

  教育活动设计指的是在活动设计意识的指引下,综合运用一些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来对幼儿开展活动的能力。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种基本综合能力,其内容结构主要分为活动设计意识、活动设计知识以及撰写活动方案的相关技能。其基本内涵主要指的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预先性。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幼儿的发展作为设计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支持和促进幼儿进行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具体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的确立,要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教学目标来确立。在此基础上,要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知识、音乐、美术、口语等相关技能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1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专业,其从事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教师的一些基本素质特征,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良好的思想素质以及健康的人格,热爱学前事业并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健全的思想品德,才能够孕育出祖国优秀的未来;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以及科技素养,敦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熟练运用现代各类教学工具并且相应的基本判断推理能力,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生启蒙以及教育的起点,必须要认真负责并且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教育好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能力。

  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针对学前教育这个职业而言,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实力,符合学前教育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学前教育专业能力一共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专业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有关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以及纲领性文件,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认知特点,明白幼儿教育基本原理以及幼儿园组织管理的基本常识,对今后幼儿教育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了如

篇九: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第1篇:学前教育专业保教的价值分析

  在当今国家与社会普遍重视学前教育的大好背景下,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质量尤为重要。随着政府公共投人的逐步加大,解决当前儿童人园难人园贵的问题还是指日可待的,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地方制定和实施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可以预期我国适龄儿童的人园率将能较快实现《教育规划纲要》预定的发展目标。但教育公平不仅有关受教育机会公平,更应包涵受教育质量公平。已有研究表明,接受何种质量的学前教育,比是否接受过学前教育,对儿童将来发展的影响更显着更重要。为此,必须在密切联系学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有关学前教育基本规律、原则、属性等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正确的方向引领。

  一、保育在当今幼儿园教育中的实际地位

  在以往有关学前教育阶段特殊性的论述中,研究者大多会用幼儿园教育的一项不同于中小学的基本原则作为实例来说明。这项被广泛引证的幼儿园基本原则是“保教并重”,即对作为学前教育范畴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它必须把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养成儿童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养成放在与儿童的知识技能学习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4]中小学教育虽然也有关于儿童身体与生活健康

  发展的目标和内容,但都不会再把儿童生活卫生与身体保健放在与其心智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幼儿园教育的这一特殊性是由其教育对象的弱小与发展规律决定的。对弱小的儿童来说,如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只有3—6岁的幼儿,其身体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的,只有有了正常发育和强壮的身体,幼儿才有精力与体力参加促进他们智力发展的学习活动。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所有成人在面对幼小儿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实践这一原则,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保证和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具体理解与做法会有所不同。[5]无论是《幼儿园工作规程》,还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可以说无论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还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明文规定幼儿园必须坚持“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它是“科学实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保育的实际地位远远低于其理论地位。

  从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实际使用来看,遵循“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幼儿教师培养机构都开设了有关《幼儿卫生学》与《幼儿心理学》的基础核心课程,属于必修性质,一般不仅会保证两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课时数,而且会在学生刚人学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完成。同时,学生在这类课程上不仅能系统地学习有关婴幼儿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方面的知识,而且有很多机会进人幼儿园进行保育见实习。不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演变,《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与保育见实习一直都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处于显着的位置。

  可见,在幼儿教师培养中,“保教并重”的原则得到了理论上的积极贯彻与执行。按照这一培养思路,保育将始终是幼儿教师首要的基本的工作职责,至少与设计和组织各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幼儿园的实际用人情况很快会让这些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的新手幼儿教师改变这一想法,而后很快地摒除这一想法。现在的幼儿园绝大部分都聘用了专门负责幼儿生活起居与身体保健的保育员,所谓专任教师虽然也会参与照顾儿童日常生活,但主要工作是负责所带班级的教育教学。这种明确的分工虽然减轻了教师的所谓工作负担,但显然会对新手教师的自我角色认同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促使他们把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保育工作排除在自己的工作职责之外,并认为保育工作根本没有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要,从而不自觉地在潜意识里越来越看不起保育员,看不起保育工作。从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习到的所谓“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不仅没有通过实践成为新手幼儿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职业信念,反而逐渐离开了他们的职业角色认知系统,成为不合实际的理论口号,毫无遵守的价值与意义。这是很多幼儿教师不愿意从事保育工作

  的内在心理根源,虽然他们在学校接受学前教育专业训练时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来学习如何做好保育工作。

  从现实中幼儿园保育员的素质、待遇与地位来看,更是根本未能体现幼儿园应坚持的“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幼儿园单独设置“保育员”这一岗位,本无可厚非,而且从表面来看,甚至是更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精神。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几乎所有的幼儿教师培养机构都是依据“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即他们培养的学生本就应既能从事保育工作又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6]因此几乎没有幼儿教师培养机构设置专门的保育员专业,这就使得单独设置“保育员”岗位的幼儿园根本不可能获得专业的保育员人才。现在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是自主招聘保育员,其招聘的具体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核心都只是简单要求有带孩子的经验、熟悉孩子的生活环节、掌握照顾孩子生活的技能、喜欢孩子等,可谓极其笼统、模糊,既无学历方面的门槛,也无业务能力上的具体要求。幼儿园领导也往往只能凭借自己与人打交道的经验,确定应聘者合不合适做保育员。这种低门槛的准人方式决定了当前幼儿园保育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一般都是年纪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妇女,或是下岗女工,或是进城务工者。占幼儿园工作二分之一比重的保育工作从此就主要由这种保育员承担了。笔者无意贬低他们,只是这一现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学前教育实

  践工

  二、保育的教育价值

  人们普遍不重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认定幼儿园保育工作不属于教育工作,自然也没有什么教育价值。所谓教育在幼儿园工

  首先,保育是家庭教育功能在幼儿园的自然延伸,是让幼儿建立对幼儿园的归宿感与安全感的最好途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始终不是一种完全空白的存在,他们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独特的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方式,有着个性化的情绪反应与气质倾向,有着种种生存本能。更不用说每个进人幼儿园的幼儿,其身上已经承载了太多来自其家庭教育的痕迹。儿童的家庭教育经验已经为他们奠定了最初的身体素质,使其养成了最初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对世界与社会的最初体验与看法。这也就是说,儿童并不是自进人幼儿园才开始接受教育的。家庭教育影响的客观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了教育的广义内涵。在家庭承担的教育功能中,养育是大家公认的儿童家庭必须首先承担的责任。这既是法律明确规定的父母的义务之一,也是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父母必尽的职责之一。所谓养育即父母承担照顾儿童生活起居、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快乐成长的具体工作,包括照顾儿童的吃、喝、拉、撒、穿衣、睡觉、玩耍、生病、外出等所有生活琐事,保证儿童

  获得或维持良好的营养、足够的休息、舒适的生活与快乐的心情。当儿童长至3岁可以上幼儿园时,其身体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可谓脆弱,其自身的免疫力依旧十分低下,基本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与各种传染病的袭击。在当今父母大多工作压力大、工作十分繁忙的背景下,幼儿被隔代教养的情况十分普遍。祖辈因过于关注和溺爱幼儿而出现的诸多不当养育行为,如生怕幼儿冻着,给幼儿穿得太多;生怕幼儿累着,不鼓励幼儿自己走路,而由爷爷奶奶背着;为使幼儿安静不缠人或不哭闹,让幼儿长时间看电视等,更是使得现在的幼儿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幼儿园作为家庭之后儿童接受的第一种正式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形式,不管有着多么美好和高远的教育目标,设计了多么精致和有趣的课程与教学活动,都首先不得不接受和应对儿童脆弱的身体素质现状。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园必须承继家庭的养育功能,把保育工作放在首位,把照顾儿童的生活、保证儿童的身体继续健康快乐成长始终列为首要的工作职责,并努力设法改变家庭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养育观念,消除家庭不当养育行为的消极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最初港湾,以其温馨与舒适早已成为儿童心灵的依赖之所。可以说,家长越是尽到为人父母的养育责任,对孩子的照顾越是周到细致、温柔体贴,孩子对家庭的依恋越是深厚,孩子在人园时面临的适应

  困难就越大。这当然不是说为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家庭就不应给孩子们细致周到的照顾,因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做父母的总是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最热烈的爱给予孩子,因此孩子对家庭与父母的深切依恋实际是在暗示我们,作为紧跟家庭之后的重要教育机构,幼儿园应主动承继家庭教育的特点,继续给予孩子们周到细致、温柔体贴的生活照顾,通过把幼儿园营造成类似家庭的场所,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并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始终过着一种类似家庭生活的惬意、舒适、放松的生活,促使幼儿对幼儿园萌生类似于对家庭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从而为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最优的心理环境。这也就意味着以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的保育本身就是教育,应始终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并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整个阶段,它将为孩子在幼儿园度过的童年生活奠定温暖的底色,提供连续不断的具体而真实的类似父母之爱的情感支持。这种爱正是孩子的身体与精神健康成长所最需要的,因此保育是值得每个幼儿园教育工

  其次,保育是幼儿教师建立与幼儿亲密关系的最好途径,是整个幼儿园教育得以开始的根基。幼儿园教育并不是自幼儿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天就自动开始的。当孩子迈进幼儿园大门时,他们弱小的心灵充满的是对家庭的深切留恋和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的恐惧、害怕与排斥。这种排斥的心理促使

  幼儿出现强烈的人园适应困难。[13]他们或者自顾自地、不听任何人劝地大声哭泣,直至自己哭累了为止,或者小心翼翼、沉默寡言,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活泼好动,都特别不能听到别的小朋友哭,或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来接,自己的爸爸妈妈却还没有来,可谓极其敏感、极易感伤。处于此种心境下的儿童怎么可能认真听教师上课呢?他们虽然也能短时间地被教师或新鲜事物所吸引而放弃自己的“悲伤”,但很快他们又会记起与父母爷爷奶奶分别的事实,焦虑与悲伤会再次袭击他们弱小的心灵,使之再次沉湎于哀伤之中。成人总是觉得这种因为短时间与亲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与悲伤是十分幼稚的孩子气的表现,不足挂齿,用不了多久,孩子习惯了就会好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很快的时间里习惯上幼儿园,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看似习惯了上幼儿园的孩子内心深处仍然潜伏着焦虑与不安。只要有机会可以不上幼儿园,孩子们欢欣鼓舞或无所谓的样子已经把他们内心深处对幼儿园的排斥暴露无遗。没有对幼儿园生活的趋近与向往,孩子们是不可能真正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影响的。此时,应当说幼儿园教育还未真正开始。

  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呢?产生类似于对家庭的那种亲近与依恋之情呢?这需要我们再次回到家庭教育的特点,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对家庭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理依赖与依恋。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解读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其实并不是对家中所有大人怀有同等强烈的依恋之情,在他们小小的心中,不同的大人有着不同的地位。有的把妈妈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有的把奶奶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有的对爷爷格外亲一些也格外黏一些,有的在选择谁留下来陪他们时第一想到的是爸爸,甚至还有的对保姆格外依恋,只听保姆的话,不允许保姆回自己的家,必须留下来永远陪伴他们。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家中成人谁花了最多的时间与精力细致周到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游戏,让孩子生活得舒适,过得开心,孩子就会对谁最亲最爱,对谁的依恋就会最深。而这种成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为幼小的孩子除了有着自我中心的天然倾向外,同时有着依顺成人的天然倾向,他们特别愿意讨好自己的主要照顾者,并总是比较愿意按照主要照顾者的意愿与要求行动。家庭中其他大人虽然可能有着更高的知识文化与教育背景,教给了孩子更多知识,能为孩子揭开很多世界的秘密,但很少花时间与精力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未曾深人地介人孩子的生活,孩子对这种大人有的可能是尊重与敬仰,但依恋的成分肯定很少。这种大人在家不在家都不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果主要照顾者不在家,孩子就会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手足无措,甚至失魂落魄、痛苦焦虑,不肯像往常那样按时吃

  饭、睡觉,甚至他们平常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都不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直到主要照顾者回来为止。15]这对我们幼儿园教育的启示是很大的。

  孩子的这种心理特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做的或许根本就不是狭义的教育工作,因为无论多么有趣的玩具、游戏、教学活动都不可能真正吸引正处于与主要照顾者分离之焦虑中的孩子的兴趣。

  与主要照顾者的长时间分离(在孩子看来,在幼儿园的几个小时是十分漫长的),让孩子已经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动机,包括对教师这一陌生人的探索兴趣。改变这一状况的唯一办法,只能是由教师来接替孩子主要照顾者的工作,像主要照顾者那样重新给予孩子无私的周到的温暖的照顾,让孩子再次感觉到生活的舒适与快乐。这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保育工作。只有在充满无限爱意与耐心、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保育过程中,教师才能让孩子重新找回家的感觉,才能促使孩子对教师生出同样深厚的依恋之情,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真心实意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教师在保育工作中与孩子建立的类似亲子依恋的亲密关系,是教师能够实施狭义的教育工作的心理前提,幼儿园教育也才真正开始。而为维持这种亲密关系,显然还需要教师持续给予孩子体贴的、温暖的、无私的生活照顾,而不是仅在孩子

  初人园时这样做,因此保育工作应始终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再次,保育是幼儿园实施生活教育的直接途径,是幼儿园整个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要求教师始终给予孩子生活上的无私照顾,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包办孩子的生活,不让孩子独立。照顾孩子生活的保育过程可以成为帮助孩子逐渐独立生活的教育过程,如果教师像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那样精心设计保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并以同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予以实施的话。这也就是说,保育工作完全可以不是儿童日常生活琐事的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成为儿童生活教育的直接途径。所谓生活教育既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学会生活的教育,也是以生活本身为媒介和手段的教育。16]这对幼儿来说不仅是恰当的发展目标,而且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在谈到幼儿园教育目标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说法来概而言之,其实这是非常不利于区分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因为不管现实中的基础教育怎样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它们在教育目标上都是始终提倡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相同表述只是表明它与中小学教育因为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而具有的共同性,同时它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目标,并且这一独特的教育目标是包含在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范畴之内的。

  11个体的发展是包含着独立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个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依赖一定的社会关系得以生存,父母不仅出于天性爱孩子,同样出于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而照顾孩子。同时,父母不仅爱孩子,也希望孩子爱自己。个体从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家庭出发,逐渐扩展到爱自己的同伴、社区、集体、国家,甚至全人类。个体诞生于社会关系中,同时通过自己的社会化加强着社会关系,促进着人类的友爱与团结。另一方面,个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有着自身气质与禀赋的独特个体,一个有着自身存在价值与追求的独特主体,他们渴望自由与独立,渴望表现和确证自己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他们必然追求按照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独立行事。[18]在分工高度发达与精细的现代社会,个体发展的社会性与独立性已由过去的对立开始走向统一。现在个体越是富有独立性,越是做他自己,将越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使得个体已经不可能在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生命里掌握全部的知识与技能了,同时高度的分工也使得个体没有必要掌握全部的知识与技能了。个体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同时也有能力做好的专业领域,而后投人自己的主要时间与精力,通过与他人的成功合作,就有可能在此领域做出成就,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与合作伙伴结下深厚的友谊。这又将为个体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

  12的起点与条件。可见,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赞赏并鼓励个体独立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培养富有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的个体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使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应能为儿童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发展打下最初的基础,这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必有之意。就独立性的发展来说,个体要实现独立,首先要实现的是生活上的独立。儿童独立精神的发展正是从他们开始学会独立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开始的,说得更具体些,就是从他们学会自己吃饭喝水、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澡睡觉、自己如厕洗手等开始的,而后学会独立地完成作业、洗衣服、做饭菜,学会独自游戏、独自外出,安排自己的时间等。就社会性的发展来说,个体要学会与人合作,首先也是从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合作开始的,说得更具体些,就是从他们在幼儿园吃饭吃点心时学会共同分享好吃的东西开始的,从他们在幼儿园睡觉时学会为他人着想,在自己睡不着时保持安静,不打扰同伴睡眠开始的,从他们在幼儿园如厕洗手时学会轮流等待开始的,从他们在平常玩耍时学会谦让、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开始的,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大胆交往开始的。因此,相对于中小学教育应对儿童独立性与合作性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来说,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就在于培养幼儿初步独立生活的勇气、精神与能力,13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大胆交往、与人友好合作的意识、精神与能力,其实质即是让幼儿学会生活,同时初步懂得如何才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从这一意义而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就应是生活教育。保育作为教师深人介人和干预幼儿日常生活的直接途径,也就必然是教师实施此种生活教育的最好途径。

  经过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幼儿教师在保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并遵守一定的生活常规与生活习惯,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发展,实现儿童基本独立生活,为其将来实现人格独立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而且可以帮助儿童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与情绪,逐渐减少对放任自由的家庭生活的留恋,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与交往原则,能够与同伴建立友谊,初步适应集体化的、制度化的幼儿园生活,为其将来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的过渡,适应更为严谨、规范的小学集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或许会有读者不以为然,因为现实中,大家都在提倡和开展的五大领域教育就已经包含了上述这些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特别是健康领域教育和社会领域教育可以说就是直接为此教育目的服务的。然而笔者认为正是在此,我们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存在严重自相矛盾和资源浪费的地方。就自相矛盾的方面而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已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健康不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

  14力。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中,善于与人交往、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19]可见,健康领域教育本就应包含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社会领域教育。就资源浪费而言,现今的幼儿园不是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利用幼儿日常生活本身,就在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保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开展健康领域教育与社会领域教育,而是在儿童真实的具体的可感的日常生活之外,教师再额外精心设计与组织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由此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在排除了保育工作之后,幼儿教师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能真正发挥教师作用的真实空间,而坠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虚幻空间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幼儿教师绞尽脑汁、挖苦心思,只为教孩子们认识西瓜、萝卜,只为教孩子们做西瓜拼盘、腌制萝卜。结果孩子们并无兴趣,因为实在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这类生活知识与常识不是没有认识的价值,而是根本不值得花那么长的时间(一般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时间为20至30分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自然而然地习得和积累此类生活知识与常识。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情境与精心准备的游戏材料、教师用尽全身解数的演示与演说,都不过让此种教学活动有着矫情的精致罢了。教师在儿童日常生活之外实施教学,实质只是为了教师的教,而不是为了儿童的学。

  三、幼儿园“保教并重’’原则的修正

  15综上所述,幼儿园“保教并重”的原则之所以在实践中无法实施,一方面与幼儿园单独设置“保育员”的岗位,给予保育员的待遇和地位十分低下有关,致使幼儿教师从内心看不起保育工作,不愿意承担保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价值研究与认识不够深人有关,致使这条原则本身不够恰当,未能充分体现其重视保育工作的本义。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保育工作不仅本身既是教育工作,而且有着狭义的教育工作所没有的特殊价值。它不仅值得幼儿教师去做,而且值得幼儿教师用心去做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保教并重”的原则修正为“保育优先,教育其次;保育为重,教育为辅”的原则。

  所谓“保育优先,教育其次”指的是,自幼儿人园时起,教师就应始终把保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在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的前提下,才能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狭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儿童日常生活的舒适、平日心情的愉悦,应是教师首要的关注点。同时,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狭义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始终坚持从实现儿童基本独立生活、初步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这一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把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为首选的实施途径,首先考虑在保育过程中自然渗透、实施教育的可能性,而不要人为地把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其受教育经验割裂开来,白白浪费儿童日常生活这一巨大的教育资源宝藏。

  16“保育为重,教育为辅”指的是,即便在能对幼儿实施狭义的教育教学活动时,也应始终以孩子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为主。不仅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不应有害于儿童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心情愉快,而且儿童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状况或心情低落的情况,教师都应马上推迟原定计划的教学活动,或马上停止正在组织和实施的教学活动,而不管教师为此教学活动已经花费了多少心思与精力,也不管教师是否在上公开观摩课或是否正在参加教学技能比塞等。此时,身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职责都应是立马寻找儿童身体不适或心情低落的原因,并设法消除这些原因的消极影响,帮助儿童回到舒适、快乐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始终处于乐于接受教师影响的倾向中,幼儿园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保证儿童在幼儿园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价值。

  应当说,修正后的“保育优先,教育其次;保育为重,教育为辅”的原则并没有违背“保教并重”的原则,而是力图消除“保教并重”原则内在的形式主义弊端,促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属性。“保教并重”原则把保育单独列了出来,并将之放在了与狭义的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规定看似对保育很重视,但由于只是简单规定保育与教育同等重要,并人为地把保育排除出教育的范畴,与教育相对,1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形式主义的弊端。如幼儿园单独设置“保育员”岗位的做法和实践中对保育工作的贬低与忽视即是对这一原则的“阳奉阴违”。修正后的原则则进一步突出了保育的价值,确定了保育与狭义的教育的具体关系,凸显了对儿童身体健康、生活愉悦、心智发展的同等高度重视,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幼儿园必须以保育为本的特殊属性的认识,同时削减当前幼儿园教育日益功利化、小学化的消极影响,20]促使人们更为重视儿童基本独立生活能力、与人日常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为儿童奠定终生发展基础的根本价值。

  第2篇:学前教育专业中保教工作的开展

  学前教育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他们从懵懂无知到认识世界,开始了对新世界的认知过程,幼师就是带领他们认识世界的关键人物。当下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广泛关注,保证适龄儿童的正常入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政府为此加大资金投入,避免出现上学难的问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幼儿教育将会与小学、中学及大学比肩而立,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学前教育课程论》一书是在社会普遍关注幼儿发展的大环境下出版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教材,其中涵盖学前教

  1育的性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等,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时倶进。其中,用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阐释了幼儿教育的本质,为当下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给幼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供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参考,是新时期下各所高校幼儿教育专业参考和学习的教材。

  该书详细分析了学前教育课程变化的实质,从面对面的客观教育到幼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认知,使其在潜意识里受到影响。从教育方式变化上来说,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概念教学还是课程教学,课堂形式的灵活多样、幼儿学前表现的活跃程度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才是学前教育的精髓所在。

  传统幼儿学前教育一直沿用"保教并重"的教学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师只是更加侧重幼儿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则由文化水平和薪资待遇都比较低的保育员来做,其思维模式与幼师相比二者不能统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学习状况和思维模式。如此学习和生活分离,说明现实的保教并重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目前还有待于寻找更加完善并能真正付诸实施的教学原则。

  目前,幼师队伍门槛较低,无法保证其专业纯洁性,且幼儿教育处于教育的前端,幼师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1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当下促进幼儿教育良性发展,保证幼师队伍纯洁性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建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对幼儿园的归属感,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水平不均衡,不少幼师自身教学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声誉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不少新闻疯传的幼师虐童现象,经过记者一系列追踪报道,发现幼儿园虐童事件绝非个案,且幼师对待幼儿使用暴力手段,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阴影。如此不负责任的幼儿园保育工作直接促使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反思,这种亟待解决的现状在教育行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对保育工作的反思与重构提供了现实依据。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反思与重构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上,更要有具体的方案付诸实施。

  传统幼教是教育的开端,应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氛围。用后现代主义观点来说,应从整个教育行业的动态发展看当下幼儿园保育工作。第1,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原则采取反馈评价式方法,将幼师的教育水平与幼儿园整体的保育工作相结合,用统1的标准衡量,坚持教育方式多元化,保育工作和谐化,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幼儿园制订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第二,从幼儿园管理和鼓励家长广开言路两方面着手,监督幼儿教师的行为,家长对其创新的教学模式、受幼儿喜爱的上课方式等予以鼓励,幼儿园也会给予一定的2资金支持,同时监督防范"虐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第三,教育界应积极筹资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让学前教学变成高技术与新模式相结合的统一体。例如,安装电子设备规范教师行为,为家长提供新型电子评价设备,开通即时评价服务;为幼师展现自我创新精神提供平台,同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等便利手段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技能,完善自身,使学术水平与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另外,幼儿从小便接触这种新技术,有利于扩展知识面,提高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原则的反思与重构离不开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平等、真诚的交流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而针对幼儿教育这一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话题来说,更需要管理者、家长、幼师三方的团结协作,共同为幼儿保育工作作出贡献。幼教是教育行业鲜活独立的一部分,其发展趋势、教学模式也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对当前的教育实践和幼儿教育改革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1

篇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

  本研究首先从教师缺乏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能力、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教师缺乏专业的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现状,然后从派专业教师到幼教机构顶岗实习、参加学术会议或活动、国内外访学三个方面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滞后的问题在不断推进的幼儿园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作用下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具有较为陈旧的课程观念、较为缓慢的课程改革速度,课程内容和幼儿园实际教育相脱离,教育理论及实践课程缺乏合理的比例,前瞻性、综合性、合理的课程结构、开发与整合能力缺乏。因此,我们应该将幼儿教师教育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出发点设定为将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培养出来,将依据设定为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专业化趋势相适应,将应用型幼儿教师定位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研究现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现状

  1.1教师缺乏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能力

  现阶段,高校有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具有“育婴师”、“蒙台梭利教师”等双师证书。但是,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双师资格的唯一获取条件为报名,考试只是一种形式,结果并不重要。因此,大多数教师可能只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很少有教师真正具备实际工作能力,从而造成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能力缺乏。坦言很难胜任幼教机构具体教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更是达到了总数的90%以上,一些教师甚至对幼教、初构各领域的课程一无所知。此外,有偏少的实践课课时存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从而可能造成高校教师具有较低的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能力。

  1.2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

  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还具有较低的专业教学能力,其对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但是在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水平。相关学者调查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发现其将键盘课程开设了出来,共204个学时,6个学期,同时该键盘课程中具有较少的幼教机构教学实践所需练习内容,但是却具有极高的对世界名曲弹奏进行练习的比例。学生反映,教师将过难的内容教授给他们,他们每天练琴的时间就需要好几个小时,很难学会。还有一些学生去幼教机构实习时甚至无法将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出来,即便已经在学校练了几年的琴。

  1.3教师缺乏专业的科研能力

  教师只有在实践中积极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科研能力。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较高的专业科研能力,许多教师坦言无法将科研的点寻找出来。一些教师说,每次去幼教机构对活动进行观摩时均极为担忧,在幼教机构一项工作者让将意见提出来时根本不知道将怎样的意见提出来。要想有效提升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就需要政策保证,但是,现阶段,许多高校均缺乏专项政策或资金对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发展进行支持。一些教师由于具有较为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很难在专门的实践能力培训或幼教一线参加。

  2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1派专业教师到幼教机构顶岗实习

  《关于教师顶岗实践的暂行办法》在几年前就已经出台,以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推进,对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强化,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教学质量的提升。现阶段,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措施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完善已经形成。近年来,学院每学期均将1-2名专业教师选派出来下园顶岗实习1年,在顶岗实践期间,教师对本专业前沿信息进行努力掌握,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积极积累,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自身实践能力的切实有效提升,使自己真正具有双师素质。顶岗教师一方面定期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其它教师沟通,将自己的宝贵实践经验传授给他们,另一方面还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取了过来。

  2.2参加学术会议或活动

  学院经常将教师选派出来,在专业学术会议或活动中参与,并为此将专项经费设立了起来,专门用来让教师在学术会议或活動中参与。学院定期将幼儿教师2教育研讨会召开,每天1次,在此过程中依托省学前教育教学协作委员会,教师在深入探讨及广泛学术交流过程中获取了巨大的专业发展。

  2.3国内外访学

  学院每年将1名学前教育专业访问学者选派出来,到具有较为发达的学前教育的国家高校研修,通常情况下为6个月。同时,每年将1名访问学者选派出来,到国内知名高校研修,通常情况下为1年。被选派的教师需要将课程学习任务按时完成,在此过程中在所访高校导师指导下,同时对相关的科研工作进行开展。完成访学后,需要对研修期间的学习科研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回学院与专业教师沟通,从而为团队的共同成长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结束语

  总之,在学院专业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训练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院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训练力度进行不断强化,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学生综合专业技能能力的提升,使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幼教岗位的要求更为贴近,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将来的教学工作。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训练极为复杂,在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及现代社会不断提升的幼教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情况下需要与时俱进,给予实效以充分重视,从而将更多应用型幼教人才培养起来,在用人单位将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篇十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学科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生长发育规律,为研究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多数学生会因为其繁琐和枯燥性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第一要求,在此基础上强化该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增添多样化的道具教学形式,让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观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习见习;教学优化

  引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对能否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直接导致幼儿的身心无法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文章将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评价,以及实习基地培训来浅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优化。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现状

  1.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进行实践实训,将理论基础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将来的幼教工作中。当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内容繁多且局限于教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课时不够,缺乏丰富的系统性的教辅资料,学生往往学习了一学期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还不知此课程具体教授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听课效率。另外,由于考教师资格证的压力,学生多侧重去学幼儿保健课程理论知识,忽略

  了实践实训的重要性,这有违教学初衷及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1.2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忽视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所以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和家长就开始过多地注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方面的教学。“重教轻保”现象也使得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没有意识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会认为这些跟保育老师一学就会,但没有理论基础的保育技能是不扎实的。虽然幼儿园每日常规工作看似周而复始无变化,但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考验是很大的,单凭一年半载的实习是参不透的,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方面的教学,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好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3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测验和考试的方式为主,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评价结果也缺乏全面性,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要改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摒弃以理论考试为主要形式、以期末考试分数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课堂考勤以及学生的自学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优化

  2.1以诱导学生兴趣为首要条件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一学科的教学需要严格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教师必须要思考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属性问题是基础原因,多数学生确实是由于其学习内容的枯燥感而无法坚持课堂的专注度,因而逐渐产生认知差距,难以跟上教学过程就会形成厌学心理;而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专

  业素养也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通过改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也需要从学生的素养塑造中进行提高,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理想,能够认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一学科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以“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预防”一课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将其制作成为动画的形式,能够有效构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情景,由此不仅能够直观表现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被动画的表现方式所吸引,从而能够专注地完成本节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借助图表教具丰富教学过程

  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科之中,存在大量的具有实践性质的内容,部分过程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和展示,教师就要掌握图片、图表以及教学道具的应用方式,为学生丰富学习的内容,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掌握对应的知识与内容。[3]教师一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途径,通过教学平台或者网站等搜集该学科教学相关的图示、表格等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些简单而形象的教学道具,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知识概念等,形成更加扎实的基本功。

  以“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特点与保健”一课为例,为了更加直接地展示儿童身体的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幼儿内脏的解剖挂图,甚至可以将其细节放大,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理解课本内容;也可以利用幼儿的骨骼结构模型或者计算机生成的三维仿真图,为学生展示学前儿童的骨骼特征;又或者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幼儿在各年龄段身体数值图表作为参考,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了解儿童的身体系统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图表、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空间。

  2.3在课程教学中增添应用内容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之中,却表现为理论性的学科,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难以掌握实践的技

  能和手段,甚至对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负面影响。[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为学生添加更丰富的应用性内容,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形成真实的工作能力。

  以“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为学生讲述了当儿童遇到意外情况时,进行科学急救的方法和流程,比如快速止血、人工呼吸等,这些内容具有实践的性质,如果学生只是从文字层面进行记忆和了解,在实际遇到意外时肯定难以展现出急救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两人为组,一人扮演意外受伤的幼儿,一人扮演幼儿教师,负责快速急救,展示急救的过程与方法;每一组在完成之后对换身份,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通过动手练习,体会和尝试幼儿急救的过程,为真正的应急做好准备。

  结语: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忽视的课程,当教授学前儿童保健课程的教师有较好的专业技能时,才能有效保障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较好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通过产教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学生正式入园进行实习前,针对常见保育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利用微信群、实习手册等线上线下指导方式,使学生对实际的幼儿园保育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实际的幼儿园保育工作中遇到卫生保健方面的相关问题时,能及时处理,保障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宣兴村.“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路、措施与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69-73.

  2.

  舒思雨.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95-196.

  3.

  姚玉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设置如何做到教学做一体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35.

篇十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

  作者:伊翠娟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03期

  [摘

  要]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职前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学生入职的有效手段,是加快学生入职适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缩短准幼师的入职适应时间,为幼儿园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本文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8)03-0018-02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具备的与此职业相关的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完成的某种能力的综合”。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从事幼儿教师事业所需要具备的相关能力,其中包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各种知识、技巧与态度。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能够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专业技能,即基本的艺体技能,包括唱、弹、跳、画、做、讲等方面。

  一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更多人倾向于互联网搜集,只有极少数人会自己原创教学活动方案;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上,更多的关注游戏本身是否有趣,对于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等方面往往不够关注。在对幼儿的激励与评价过程中,准幼儿教师更多的是凭借个人喜好兴趣评价幼儿,缺乏系统、长期的评价,不会使用评价语言。

  (二)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专业能力方面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围绕相关主题及幼儿成长发展需要进行,然而目前准幼师考虑更多的是美化,其次才是主题,再次才是幼儿成长与发展需要。专业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普遍反映实习中组织一日教学、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不能熟练转换与衔接。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经验不足。

  经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研发现,准幼师迫切需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能力,开设一门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课程是当务之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专业技能方面

  幼儿教师及准幼师应当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往往更注重技能教学,轻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招录考试的必考项目,且所占比例高达50~60%。而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阶段,在幼教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专业的优势,但理论教学与幼儿园实践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也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方式的依据。实践中,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往往较为笼统,不能明确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及水平。调研发现,大部分在校学生不关注人才培养方案,不了解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无法充分体现专业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实践类课程往往最能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调研发现,高校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的陈旧,部分专业能力缺乏相应的支撑课程;部分课程内容重合,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交叉,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专业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

  (三)实习见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专业跟踪指导

  在校生见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明确见习目标的现象,且见习时间设置缺少合理性。学生进入幼儿园后,不知道自己见习要做什么,要学习什么,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实习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规划,专业指导老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见习实习课程设置未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建议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应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适应社会发展中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以《专业标准》作依据,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明确的要求。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只有明确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才能围绕培养目标有序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优秀的一线幼儿园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精确,层次要分明,技能要有所侧重,培养一线幼儿园教育和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科学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规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标准,强化专业能力训练。

  (二)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能力培养的方向

  1科学精准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讲授理论内容,更应该将设计与实施突出出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准幼儿教师能够设计幼儿园课程而设置的,依据幼儿园及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可以将其整合为同一门课程,重点讲述幼儿园各种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应予统筹考虑并明确其所属课程,其他课程可略。

  2合理配置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比例。调研发现,幼儿园园长期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幼儿家长良好沟通的能力、处置意外事故的能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等等,而这正是高校在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的环节。前三种能力培养几乎没有涉及,环境创设能力培养课时相对较少,且缺少学生进行实训场所,理论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开设相关课程并增加相关课程的课时,同时,为相应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促进学生相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开设“家园共育”课程,培养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开设“幼儿园意外处理”课程,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在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一步探索仿真教学模式,设立全仿真“微型幼儿园”,为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提供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合理开设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或限制选修课都应该充分体现“选”,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可选性,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选”。选修课设置应当具有开放性,每学期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方向可选性的目的。

  4提高技能课程的实效性。专业技能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如《幼儿园模拟教学》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教学综合能力的要求。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应注重真实情境的再现,使相应技能与幼儿园情境相结合,在模拟的情境中对各种教学内容进行解析,真正实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5强化就业能力训练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发展方向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在专业能力和就业心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加快学生的入职适应进程。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执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如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学生进行说课与试讲。在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同时有效应对幼儿园招录考试的面试环节。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专业答疑,实现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明确实习见习教学目标,加强专业指导

  实习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有效形式,也是缩短学生入职适应的重要手段,如何最大化的发挥实习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实习见习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实习见习就是一种“盲目”的状态。学校要明确实习见习的目标,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实习与见习,提出相应要求,使实习见习效果最大化。其次更要提供学生实习与见习的专业指导。针对实习与见习的目标和出现的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达到学生通过实习见习迅速成长、提升各种专业能力的目的。再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见习方案,明确实习内容,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有效实施“全实践”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实习中争取带班的机会,通过全面负责班级的教学与管理,提高学生实习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快速提升准幼师的各种专业能力。

  (四)注重能力评价,加强准幼师能力培养

  考核是评价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能力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评价中要注重能力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在评价中提高能力评价指标的比例,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能力发展评价标准,全方位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在《幼儿园环境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场所,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环境并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家园共育》相关课程评价,可以设置情境,在特定情境中考核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班进行常规培养与实践的操练等。评价方式可以多种方式,如将专业能力评价与高校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宿舍文化节”开展环境创设大赛,结合艺术节举办汇报演出、职业技能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何永贤.本科学前教育学生五项技能培养现状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8).

  (3)伊翠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4).

  (4)伊翠娟,李纯丽.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5)伊翠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J].新课程(下),2015(1).

  (6)伊翠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岗位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6).

  (7)许玉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十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探讨

  姚继斌

  【摘

  要】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程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素质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重在课程建设.本世纪初以来,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程体系的构建仍不能完全适应行业需求,培养出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零距离”对接上仍显得比较困难,学非所用、学无所用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构建更实用、更合理、更优质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3页(P176-178)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理论课;实践课

  【作

  者】姚继斌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71相对于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不同的是,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相对于幼儿园来讲,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制改革相对落后,培养出的毕业生职业能力较差,这是制约高职高专院

  校发展的一个瓶颈。综观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尤其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处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无法适应幼儿园的改革需求。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现存问题分析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失调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占据主要地位。改革后,这一状况虽有改观,但也存在问题多多。如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虽然表面上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甚至实践课比重超过50%,但在课程内容上,依旧没有摆脱过去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例如,除了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以外,其他大部分“理论+实践”的课程中基本上没有实践课内容,而是用理论课代替实践课,或者安排的实践课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环节缺少明确目的和内容,没有合理的时间安排,使之最终流于形式。在课程模块的划分上,也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程等几大块,看似合理,实则很多在做表面文章。

  (二)理论课内容的繁、难、偏、旧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有自身的独特定位,即主要以培养一线教师为主体,而非研究型的专业人员。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够准确,在理论课的设置上片面强调向精、深方向发展,没有摆脱内容上繁、难、偏、旧等本科课程的模式,这无形当中弱化了老本行——教师教育,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片面追求学术性,片面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削弱和淡化了专业的师范性。由于理论课课程设置忽视培养目标学生原有水平,使得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和学无所用,最终学习兴趣下降。

  (三)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实践课附属于理论课,或实践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的知识点。教师就理论而讲理论,很少接触幼儿园一线,用一成不变的教案对待日新月异发展的幼教问题,没有生动的案例充实理论内容,“学”和“用”的脱

  节导致学生印象模糊。

  表1课程设置的最大问题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没有以就业为导向,学非所用9930.5630.5630.56课程太难,不易接受8726.8526.8557.41没有把重要课程讲明216.486.4863.89有效过分强调理论,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0532.4132.4196.3公共基础课占用课时太多123.73.7100.0其他000100.0合计324100.0100.0100.0在表1关于课程设置最大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32.41%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考完试以后该学科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过了一个假期甚至连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都记不清楚。很多毕业生工作以后,遇到问题要重新翻看教科书,真正验证了“书到用时方恨少”。

  (四)实践课技能训练不足

  当今的高职高专院校,忽视了对未来教师所必备的技能训练。很多学生在实习或者求职的过程中,都发现自己的技能水平达不到幼儿园的要求。比如,在绘画技能中,学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不够用,在有参照的情况下尚可应付,但如果要求创作简笔画或自行设计形象,学生便很难入手;在舞蹈技能中,学生在舞蹈基本功方面能够达到要求,但在儿童舞蹈创编和编排大型群舞方面就相形见绌了。

  在教学技能方面,学生对五大领域的教学难以驾驭。如,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含糊不准,常常忽视情感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组织教学活动时力不从心,缺乏掌控课堂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方法,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机智等等。

  学生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和实践课技能训练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表现在:第一,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实践训练的内容较少,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教师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少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巩固,因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示范较多,学生动手较少;第二是课程安排密度过大,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锻炼技能。

  二、理论与实践课改革策略

  (一)理论课设置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设置就不仅仅要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理论课的改革必须要做到:

  第一,改革原有课程体系中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以及在多种相互作用的情境下构建自己的新知识。课程设置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这些课程中获取的经验是否有价值,不能脱离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要作细致处理,凡是脱离能力培养、对于学生难于理解和用处不大的章节,应果断加以删除。增设理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或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的教学内容。

  第二,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原有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合理地安排实践环节,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与“用”结合。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管理等课程,应侧重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和解释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深入到幼儿园或社区,观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授课方法;创造和幼儿园管理者交流的机会,汲取幼儿园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对于理论+实践的课程,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交替进行,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学、用结合。

  (二)增强实践环节

  在“全实践”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将书本的、外显的知识通过反思转化成内在的、经验化的知识。实践反思模式不是要忽视知识的作用,而是用实践反思来统领这些知识。

  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多。如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为两年,每年的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共计3200学时中,实习实训的课程占到了68.7%,这就反映出日本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普遍采用了“全实践”的课程设置理念,收到不错的效果。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见习实习的安排、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安排等等都要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为前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要予以保证,尤其是要与幼儿园要保持密切的联系。能现场观摩的课程绝不在教室内进行,能动手操作的部分绝不仅仅停留在观摩。把幼儿园当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同时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琴房、舞蹈房、实训室等都要和课程紧密结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形式,使每个幼儿教师在其职业全程中有意识的自我发展。在课程观上实现知识与经验的整合、结果与过程的整合。

  (三)优化课程结构

  1.适当删减公共理论课比重

  虽然公共课的理论课基础性作用明显,但就其作用发挥相对于其他课程模块的价值而言,显得较小。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公共理论课要化繁为简,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以“必需、够用”为标准。

  表2需要缩减课时的课程模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公共基础课23773.1573.1573.15专业基础课3912.0412.0485.19有效专业技能课309.269.2694.45实践课程185.565.56100.0合计324100.0100.0100.0表2中显示,在您认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哪一课程模块还需删减的调查中,73.1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公共基础课,而选择其他课程模块的比例很小。这说明,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公共基础课对其职业发展的帮助并不大。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课的设置是为了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其实课程本身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因此,笔者大胆建议,应该适当减少公共课课时,加强专业课课时,如减少大学外语的课时,增加学前英语的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胜任幼儿园的双语教学;缩减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增设学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数。

  2.适当增加技能课、实践课比重

  表3中调查了:您认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哪一课程模块还需要增加,34.26%的调查者选择了专业技能课,37.0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实践课程。

  表3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模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公共基础课0000专业基础课9328.728.728.7有效专业技能课11134.2634.2662.96实践课程12037.0437.04100.0合计324100.0100.0100.0因此,在缩减公共课比重的同时,应适当增设技能课与实践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增强学生的保育技能和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学生技能水平起点低,正常授课跟不上,练习时间少等问题,就应考虑将钢琴、绘画、美术、舞蹈等课的课时有所增加。

  (四)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序

  因为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的设置,都要考虑到学生技能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知识先后的承接。所以,理论课安排应该在先,使学生头脑中搭建相关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技能提高有理论依据和指导。比如,在技能课的安排上,应该让学生先掌握足够的乐理知识,然后再进行视唱、弹唱和钢琴的教学。而有些高职院校乐理课的开设滞后于相关技能课开设,或者同步进行,学生没有相应的乐理知识储备,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事半功倍。又如,教法课的安排应该在见习之前进行,使学生在见习的时候能明确观察和学习的目的,如果安排在见习之后,学生的目的性就会缺失。

  在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编排上,管理者要在宏观上予以把关,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

  师之间要充分沟通,尽量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准备和知识掌握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戴军.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9).[2]熊娅莉,陈惠菊,齐静怡.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以丽江师专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篇十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

  作者:伊翠娟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03期

  [摘

  要]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职前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学生入职的有效手段,是加快学生入职适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缩短准幼师的入职适应时间,为幼儿园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本文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8)03-0018-02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具备的与此职业相关的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完成的某种能力的综合”。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从事幼儿教师事业所需要具备的相关能力,其中包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各种知识、技巧与态度。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能够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专业技能,即基本的艺体技能,包括唱、弹、跳、画、做、讲等方面。

  一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更多人倾向于互联网搜集,只有极少数人会自己原创教学活动方案;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上,更多的关注游戏本身是否有趣,对于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等方面往往不够关注。在对幼儿的激励与评价过程中,准幼儿教师更多的是凭借个人喜好兴趣评价幼儿,缺乏系统、长期的评价,不会使用评价语言。

  (二)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专业能力方面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围绕相关主题及幼儿成长发展需要进行,然而目前准幼师考虑更多的是美化,其次才是主题,再次才是幼儿成长与发展需要。专业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普遍反映实习中组织一日教学、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不能熟练转换与衔接。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经验不足。

  经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研发现,准幼师迫切需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能力,开设一门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课程是当务之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专业技能方面

  幼儿教师及准幼师应当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往往更注重技能教学,轻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招录考试的必考项目,且所占比例高达50~60%。而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阶段,在幼教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专业的优势,但理论教学与幼儿园实践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也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方式的依据。实践中,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往往较为笼统,不能明确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及水平。调研发现,大部分在校学生不关注人才培养方案,不了解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无法充分体现专业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实践类课程往往最能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调研发现,高校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的陈旧,部分专业能力缺乏相应的支撑课程;部分课程内容重合,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交叉,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专业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

  (三)实习见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专业跟踪指导

  在校生见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明确见习目标的现象,且见习时间设置缺少合理性。学生进入幼儿园后,不知道自己见习要做什么,要学习什么,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实习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规划,专业指导老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见习实习课程设置未能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建议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应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适应社会发展中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以《专业标准》作依据,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明确的要求。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只有明确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才能围绕培养目标有序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优秀的一线幼儿园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精确,层次要分明,技能要有所侧重,培养一线幼儿园教育和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科学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规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标准,强化专业能力训练。

  (二)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能力培养的方向

  1科学精准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讲授理论内容,更应该将设计与实施突出出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准幼儿教师能够设计幼儿园课程而设置的,依据幼儿园及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可以将其整合为同一门课程,重点讲述幼儿园各种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应予统筹考虑并明确其所属课程,其他课程可略。

  2合理配置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比例。调研发现,幼儿园园长期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幼儿家长良好沟通的能力、处置意外事故的能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等等,而这正是高校在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的环节。前三种能力培养几乎没有涉及,环境创设能力培养课时相对较少,且缺少学生进行实训场所,理论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开设相关课程并增加相关课程的课时,同时,为相应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促进学生相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开设“家园共育”课程,培养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开设“幼儿园意外处理”课程,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在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一步探索仿真教学模式,设立全仿真“微型幼儿园”,为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提供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合理开设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或限制选修课都应该充分体现“选”,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可选性,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选”。选修课设置应当具有开放性,每学期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方向可选性的目的。

  4提高技能课程的实效性。专业技能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如《幼儿园模拟教学》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教学综合能力的要求。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应注重真实情境的再现,使相应技能与幼儿园情境相结合,在模拟的情境中对各种教学内容进行解析,真正实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5强化就业能力训练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发展方向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在专业能力和就业心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加快学生的入职适应进程。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执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如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学生进行说课与试讲。在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同时有效应对幼儿园招录考试的面试环节。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专业答疑,实现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明确实习见习教学目标,加强专业指导

  实习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有效形式,也是缩短学生入职适应的重要手段,如何最大化的发挥实习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实习见习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实习见习就是一种“盲目”的状态。学校要明确实习见习的目标,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实习与见习,提出相应要求,使实习见习效果最大化。其次更要提供学生实习与见习的专业指导。针对实习与见习的目标和出现的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达到学生通过实习见习迅速成长、提升各种专业能力的目的。再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见习方案,明确实习内容,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有效实施“全实践”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实习中争取带班的机会,通过全面负责班级的教学与管理,提高学生实习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快速提升准幼师的各种专业能力。

  (四)注重能力评价,加强准幼师能力培养

  考核是评价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能力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评价中要注重能力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在评价中提高能力评价指标的比例,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能力发展评价标准,全方位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在《幼儿园环境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场所,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环境并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家园共育》相关课程评价,可以设置情境,在特定情境中考核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班进行常规培养与实践的操练等。评价方式可以多种方式,如将专业能力评价与高校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宿舍文化节”开展环境创设大赛,结合艺术节举办汇报演出、职业技能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何永贤.本科学前教育学生五项技能培养现状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8).

  (3)伊翠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4).

  (4)伊翠娟,李纯丽.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5)伊翠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J].新课程(下),2015(1).

  (6)伊翠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岗位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6).

  (7)许玉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十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关于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摘要:幼儿保育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在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篇文章通过目前的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将问题分析,以此促进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2020年将逐步停止和取消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将学前教育专业转向高等职业院校。为了让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体系得到完善,增设了幼儿保育专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幼教专业,让幼儿保育专业进入新的培养阶段,虽然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前景好,但是教育系统还未完善,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摸索。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让人才培育体系更加地完善,探索新专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专业人才得到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思考

  1.前言

  关于幼儿保育专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企业做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控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上说明了,各类中专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将专业调整好,开设幼儿保育专业。通过目前幼儿保育专业的教育发展能够看出,如果幼儿保育专业想要得到发展并发挥出真正的价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进行处理。新时代的发展,对于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目标,构建幼儿保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新型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让操作技能得到加强,以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

  2.幼儿保育专业的认可度得到明显提高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工作非常重要,保育质量的高低对幼儿园的质量水平起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几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为幼儿教育需要先做好保育,再让教育作为辅助。专家通过研究发现有九成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对幼儿的教育是非常重要,五成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招收大专以上学历的保育工作人员,还有两成的家长认为需要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的保育工作人员,对于是否需要开设中等职业教育以上的院校开展幼儿保育专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有必要开设。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高素质的幼儿保育人才数量得到不断增加。因此,社会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了,对于幼儿保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1保育员的培养进入专业化和全面化的新时代

  二孩政策的开放使得我国对于保育员的需求量变大,社会对于高素质保育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我国保育人员的队伍质量却不能满足需求。保育员的入职门槛很低,大多数保育员仅仅经过了上岗前简单的培训就投入到工作中,主要的保育经验是生活上的育儿经验,虽然考取了相关的保育员证书,但是同经过专业教育的保育员相比,他们还是会缺少相关的保育知识和保育能力,这样会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够提升幼儿保育员的专业化水平是我国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幼儿保育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是促进幼儿保育员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3.中等职业学校对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建设的3.1国家及社会的支持

  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支持,对于保育人员的教育专业需要各界人士的关注,让保育工作的专业化得到落实。并明确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加大幼儿保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保育员地位的提高和待遇的提升得到贯彻落实,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被幼儿保育专业吸引,让中等职业教育的幼儿保育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2完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2.1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对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制定好合理的、科学的培育人才方案。由于我国的幼儿保育专业的教育系统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教学标准还没有公布。但是专业的教学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小觑的规范作用。专业的教学标准对于专业的描述、培养人才的方案和课程的标准起到规范作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幼儿保育专业主要参照的教育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并且幼儿保育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也是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内容作为参考。由于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师团队未能做出完整的教育模式,同幼儿保育相关的基础设备还在建设当中。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要将“培养幼儿园及其他相关机构需要的保育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了对幼儿保育人才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培养,我国需要建立幼儿保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幼儿保育工作进行指导,并做到深入调查,更好地对社会需求的幼儿保育人才进行专门的培养。还要了解好幼儿保育人员的日常工作任务,才能让学校培育出的幼儿保育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并非只会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研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决定,还需要同一些有经验的人员共同制定,确保整理出来的教育方案是合理的。

  3.2.2构建动态化的课程体系

  建好优秀的课程体系,需要将各个行业都对保育人才的需求进行总结,要将幼儿保育岗位需要的人才数量以及职业能力等作为参考,同时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幼儿保育专业的考核要求,将技能和基础知识融入专业的教育课程中。对于条件优秀的学生,学校要对她们的教育进行调整,不同的课程内容能让她们的知识更丰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课程体系发展还没有成熟,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很长的教学历史,并且发展的趋势很好,所以在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上可以得到很多借鉴的内容,这是保育和教育结合的体现,对于学生的未来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对于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的日常清洁卫生、消毒查杀等生活管理以及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还有幼儿行为观察与处理等都是保育工作人员日常工

  作时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所以我们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并且加强相关的技能训练。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丰富、灵活并且具有弹性。随着幼儿教育机构的迅猛发展,能够保证学生在基础理论的学习课程能够增设专业相关的拓展的模块,加强对学生视野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在专业拓展模块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种类,对于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学校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本地教育机构的需求让学生进行选择,做到与时俱进,还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3.2.3壮大幼儿保育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幼儿保育人才的重要力量,作为新兴的教育行业,幼儿保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并不丰厚。但是幼儿保育和幼儿教育行业的教育方式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可以借助幼儿教育行业资深的专业力量进行学习探讨,让幼儿保育专业的老师进行学习,并对实践的教师进行鼓励,以此提升师资力量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

  3.3加强院校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

  需要同教育融合背景下国家及社会对“高素质,善保育”的保育人才工作配合好,才能让专业课程资源和岗位实务资源作为基础,让保育学习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在生活管理、健康管理以及家长的配合教育工作上,需要模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让学生能从模拟实训课程中更好地适应个人岗位,让人才的培养速度更加快速。还能够采取顶岗式的实训方式,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让学生能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对幼儿保育工作的实践学习。通过实践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好幼儿保育工作的教育任务,还能够熟悉幼儿保育工作的要求,以此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这都是顶岗实习是能够为自己留下经验的宝贵实习机会。因此,对于幼儿保育的实践工作,学校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合作了解,并且制定好学生在实习时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并对合作的机构或企业进行认真的考察,让学生选择进入优秀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学习。根据要求制定好实习的任务,让学生按照实习计划进行实习,还要按照相应的计划进行考核。每年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让幼儿保育行业的日常行为操作得到规范。并建立好专门的考察课程,让学生对工作时的行为做好要求,让学生自身的操作要求得到提高。并通过实习积累经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急能力,在日常的保育工作中碰到问题是不用手忙脚乱。

  3.4探索新型保教模式

  幼儿保育跟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育的释义是抚养、教育幼儿,使其健康成长。要将幼儿教师的师资质量提升,要建设高质量的幼儿保育师资队伍,还要特别强调对幼儿的教育进行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幼儿机构的教育过程中,基本都能做到保教结合。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对保育工作是关键力量,幼儿保育和幼儿教育的结合需要保育员与教师的共同协作,因此,幼儿保育的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保育员只有得到科学的保育观的教育,才能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才会让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一同与现代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结束语: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对于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实践技能很薄弱。对于社会需求的大量拥有技能的人才,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得到了培养,因此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对于自身的教学体系能够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激发,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需要对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学习,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出高素养复合型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情感与职业能力需要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幼儿园学习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幼儿保育员职业要求,建立了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林绿洋,宁盈盈.关于中职专业教学有效性问题与对策的若干思考[J].职业教育,2019,018(008):P.3-7.[2]黄碧珠.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32).[3]张彦.幼儿园保育工作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194-0194.

篇十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

  作者:赵玥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内容涉及幼儿卫生健康的各个方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儿童保育的能力和技能是课程的价值取向,知识奠基一强化能力一突出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是课程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应用型;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保育学》课程涉及学前儿童生理发育、健康评价、营养膳食、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等方面知识。该课程是集知识教育与能力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然而,在长期教育的实践中,由于对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偏差,影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由复合型向应用型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对《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反思和研究,有利于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目标下学前保育学教学改革研究(15JG001Q)》的要求,我们对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名称不尽一致,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卫生与健康》、《幼儿卫生与保育》、《幼儿园卫生学》等等,但课程内容基本相近。就课程内容来说,《学前保育学》课程基本涉及如下内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保健知识。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知识的奠基部分,旨在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学前儿童保育工作提供主要依据,使学前保育活动能够按儿童生理发育的规律办事。其主要内容涉及人体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发育特点和主要功能,学前儿童八大系统、感觉器官的生理特点及其保健要点。

  学前儿童健康及评价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是学前儿童健康学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运用健康学的原理来分析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健康的含义,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因素,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

  学前儿童营养卫生。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营养学基础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维持儿童生命和健康过程中营养素的来源和构成,从营养的角度保证提供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幼儿膳食的配置原则,幼儿膳食计划和食谱的制定,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托幼机构的生活保健制度。这一部分是从制度层面讲解幼儿园生活制度,旨在让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从幼儿园生活环节了解卫生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科学地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度,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托幼机构体格检查制度、预防接种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环境卫生制度。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这一部分是从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视角讲解安全管理和教育,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技能,旨在提高安全意识,应对意外事故。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托幼机构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托幼机构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技能。

  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这一部分是根据幼儿成长的生理特点讲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和疾病的技能和护理技巧,旨在掌握各种病症发生的规律,应对传染病和常见的病症发生。其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发生的基本途径和症状,掌握常用的病症预防和护理技术,能够在教育实践中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发生。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这一部分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典型心理问题的症状、成因及预防办法。旨在掌握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预防和早期发现学前心理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卫生。这一部分是从幼儿园物质环境卫生的视角,介绍了托幼机构物质条件方面的卫生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的物质环境建设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尝试进行初步的环境创设。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房舍、场地、常用设备、教具、文具、饮食用具、盥洗用具卫生等。

  通过对《学前保育学》课程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前保育学》具有综合性课程的特点。它集知识教学、能力教育、技能训练为一体,涉及知识内容广泛,能力培养要求较多,操作技能具体,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托幼机构工作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

  1、《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是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取向,是课程教学的实际效能。课程价值取向一般可以分为以理论知识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能力技能培养的价值取向两种类型。如各种原理课程教学,其价值取向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而有些课程则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技巧。当然对于任何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十分明显的分为理论型或技能型。理论型价值取向中,也强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能力技能型价值取向也要以知识教学作为基础。但从总体上分析,不同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十分明显的。从《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内容来看,它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但从课程的目标来看,它的价值取向并不是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是技能技巧教学的奠基,要求学生在掌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从事幼教职业的技能技巧,能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熟练地处理幼儿营养、健康、疾病预防和处理、事故预防和处理、幼儿园环境卫生创建工作的实际能力。因此,《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儿童保育的能力和技能。

  2、《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学科地位

  高等院校的专业具有明确的培养方向,而各专业的培养方向,是通过课程体系来体现的。在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托幼机构从事教学和保育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保教结合的特殊性,不仅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教学,还承担着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任务。其课程体系是由学前教育和保育两个部分构成。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音乐、美术、体育、学前活动等教育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而《学前保育学》课程,则主要普及幼儿卫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幼教职业中的保育能力,能够在幼儿教育中保证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教育提供卫生健康保障。因此,《学前保育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有重要位置,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3、《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功能

  课程的功能就是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课程的功能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有不同的功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按课程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前教育类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课程等课程系列,这些课程体系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奠定知识基础。二是艺术教育类课程,包括学前体育、学前绘画、学前音乐、学前手工、学前活动等课程,这些课程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各种技能技巧,奠定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能力。三是学前保育课程,主要包括《学前保育学》课程,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学前保育学》课程的功能是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素质教育。

  4、《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特点

  从课程的内容可以看出,《学前保育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综合性。《学前保育学》课程集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健康知识、儿童营养、托幼机构生活保障、事故预防与处理、疾病预防与处理、儿童心理卫生、托幼机构环境卫生知识为一体,涉及面广泛。第二,实用性。《学前保育学》课程的设置直接针对托幼运机构的卫生保健活动开展教学,它从幼儿生理发育特点开始,涉及到托幼运机构卫生保健的方方面面,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工作指南。第三,技能性。《学前保育学》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是要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技巧,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对《学前保育学》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学科地位、课程功能和课程特点的分析,我们可把《学前保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归结为“知识奠基一强化能力一突出技能一提高专业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途径,技能是目标,素质是归宿。

  知识奠基是指《学前保育学》教学要以幼儿生理学、幼儿园卫生学、幼儿园营养学、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从事托幼机构保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因此,《学前保育学》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引导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为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奠定基础。

  强化能力是指《学前保育学》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是什么,还要使学生学会在托幼机构的工作实践中善于利用学前保育学的各种知识分析问题,能够按照幼儿保育的有关要求对托幼机构各种设施进行设计、规划和检测。因此,在《学前保育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增加学生见习机会,利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实践实验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技能是指《学前保育学》教学要把训练学生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方面的各种技能技巧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学前保育学》课程的价值是提高学生从事托幼工作中的卫生保健的各种技能。这种技能包括对学前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测和评价技能、合理安排幼儿营养膳食技能、事故预防和处理技能、疾病预防和处理技能、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技能、托幼机构物质环境卫生设计技能等。因此,在《学前保育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增加学生实训、实习等途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这是《学前保育学》课程教学的价值所在。

  提高专业素质是指《学前保育学》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系列中扮演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角色。学前教育专业是具有保教结合特色的专业,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质是由对于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两个方面组成,《学前保育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保育素质的重任,因此搞好《学前保育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篇十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初探

  荣飞;王琨

  【期刊名称】《淄博师专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4【摘

  要】我国幼教师资培养日趋高教化,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在幼教师资学历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幼教教育技能的下降,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研究,我们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总页数】4页(P24-27)

  【作

  者】荣飞;王琨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13;淄博第四中学,山东淄博2551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

  1.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基于某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思考[J],张皓;沈雪松;2.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基于某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思考[J],张皓;沈雪松

  3.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探析[J],吴彬

  4.高校应用技术型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初探——基于“一能三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刘妍;

篇十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略谈

  作者:康灵姝

  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1期

  摘

  要:

  我国首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试行,该标准将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以该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为切入点,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学前教育理念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准确把握《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专业标准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首次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它将引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方向,无论当下还是长远都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质量将决定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个专业标准的实质与内涵,并以其为导向,主动迎接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

  一、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欠缺科学幼儿观的重点教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上述专业标准强调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普遍注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建设,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了解幼儿权益、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本的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明显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极易受伤害的幼儿,学前教师的态度、师德及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理解、尊重、责任心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推荐访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保育 学前教育 学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应用型保育能力培养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研究(18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简短设计师年度工作总结面对_年的结尾,我来到公司已经快一年了。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时间匆匆的流逝,而是因为每天工作的都非常的充实。我以前一

  • 科研工作的个人总结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

  • 公司业务员年度总结20xx年我公司按照市计生委和市房地产管理局的要求,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履行计生工作的程序和职责,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

  • 出纳个人先进总结20xx年是紧张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来,在公司领导和财务领导的言传身教、关心培养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不断

  • 幼儿园教师培训总结格式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海西专题培训,我有以

  • 老师个人教学总结格式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20__年,我扎扎实实开展好六年级三班语文教学,怀抱一颗初心,我始终对教学工

  • 宪法日活动总结500字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

  • 酒店营销的年终总结20xx年,营销部在总经理的正确领导及其它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部门全体成员本着“提高服务质量,开拓销售渠道,增进最优效益”的宗旨,紧紧围绕年

  • 校园元旦晚会策划书一、基础工作安排1、时间20xx年12月29日18:30~21:302、地点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食堂四楼3、主办单位社团联合会4、协办

  • 高中生寝室打牌检讨书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很惭愧,作为班上的一名班干部,竟然做出在寝室打牌这样的事情,就此事而言,我向您道歉,对不起。您对我的批评,我都记在心